1963年,锅炉工看完《小兵张嘎》后说道:堵老乡烟囱这事咱可没干

发布日期:2024-12-21 15:52    点击次数:146

1963年,老版电影《小兵张嘎》上映,天津的一处农村里,各家各户搬着小板凳围住了村子里的放映机,他们正在聚精会神的看着这部当时火遍全国的《小兵张嘎》。

此时,电影上演到了,张嘎把胖墩家的烟囱堵上了,给胖墩父子熏的鼻涕眼泪横流,大家被这一幕滑稽的桥段逗的哈哈大笑。

大家纷纷笑骂电影中的嘎子调皮捣蛋,这时候角落里却突然发出一个声音:“这堵老乡烟囱的事,俺可真没做过……”

大家好奇的回过头看了看说话的人,原来是村子里的一名锅炉工,于是大家可能觉得他在胡咧咧便没搭理,回过头又继续看着电影。

不过这位年轻人真的是一名简单的锅炉工吗?

01

燕秀峰

锅炉工嘀咕自己没堵过老乡烟囱这件事,并没有起太大的波澜,本以为会就这么一直沉寂下去,直到2004年,新版《小兵张嘎》电视剧的上映,“嘎子”的形象又回到了大家的眼前,这时有人想起来了当初那名锅炉工。

展开剩余89%

此时,这位锅炉工人,已经从小伙变成了白发苍苍的大爷,他正坐在自家楼下和邻居大爷悠闲的聊天乘凉,从他粗狂的嗓门和爽朗的笑声中,感觉出他现在的身体仍然是十分硬朗,让人不敢相信这是当年参加抗日的英雄。

经过一番询问才知道,老英雄的真名叫做燕秀峰,他就是电影《小兵张嘎》里的主角“嘎子”,随后老人就讲起了当年的故事。

他生于1924年,是河北省白洋淀王约村人,在其5岁那年,父亲因为在地主家做错了一件小事,被歹毒的地主抓住不放活活毒打致死,后来燕母也在郁郁寡欢的日子中,追随燕父一同而去。

燕秀峰从小就失去了父母的疼爱,日子过的十分艰苦,虽说平日里会有乡亲们救济,可在那个年代人人都是吃不饱的,年幼的燕秀峰也是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。

不过好在燕秀峰是生活在农村,只要辛勤一些总不会让自己饿死,平日里没有饭吃,燕秀峰就会下河摸几条鱼、上树撸点槐花、摘点野菜来填饱自己的肚子,这样的生活虽是艰苦,但是也让他练就出了一身敏捷的身手和胆大机敏的性格。

直到燕秀峰13岁那年,卢沟桥传来了日军的大炮声,打破了燕秀峰的平静生活,抗日战争也正式打响了。

“七七事变”之后日军相继占领了梁召、任丘、青塔、赵北口和莫州,很快他们就来到了白洋淀,而日军到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对当地展开扫荡,他们每个人都抱着“杀光、抢光、烧光”的三光政策入侵着白洋淀

不多时大火在白洋淀燃起,以往的芦苇荡此刻也已经变成了飞灰,天上飘着浓浓的黑烟,年幼的燕秀峰凭着机灵的身手躲过了这场扫荡,但是大多半的父老乡亲却随着这黑烟消散了。

13岁的他现在已经是无家可归,不过幸好存活下来的不止是他一个,一同存活下来的还有他的舅父王枫林,二人此刻算是唯一的亲人。

之后的日子里,二人并没有一蹶不振,面对如此血海深仇,他断不可能会就此作罢,二人一合计直接参加了中国共产党,成为抗日工作者的一员。

不过当时的嘎子年龄还尚小,组织里的队长没有给嘎子分配上前线的任务,而是把他留在了区公所当一名通信员,负责各阵地的书信来往。

而他的舅父王枫林则是留在了区小队,成为了一名上阵杀敌的战士。

二人虽然分工不同,但是此刻都是为革命而努力的同志,只不过人各有志,二人虽然命运相同,但是最终结局却是十分的反差。

1942年日寇集结了7万人的部队,针对冀区展开了“五一大扫荡”,这场扫荡堪称抗日战争发动以后日军最残酷,最疯狂的扫荡,导致了八路军严重受损,据不完全统计冀中地区减员16800余人,普通群众被捕、被日寇杀害有5万余人。

八路军多处根据地被占领,敌人在冀中地区建立了1700多个据点,挖掘了4000多公里的封锁沟把集中地区分割成了2600余块。

面对如此残酷的环境,燕秀峰没有被吓退,反而点起了他的斗志,这时他已经18岁,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战士,靠着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入选了区委手枪队的一员。

而王枫林则是被敌人给吓破了胆,面对日军生起了投敌的心思,之后带着日军杀害了八路军前任区长张丽涓。

张丽涓区长的牺牲,给八路军带来了十分重大的危害,组织上对这种投递叛变的汉奸向来都是零容忍,区委组织直接下命令生擒了王枫林,并把他交到了燕秀峰的手上。

燕秀峰看着世上唯一的亲人居然是一名叛国投敌的软骨头,内心也是十分煎熬,一时间脑子里闪过了千万个回忆,一个是多年来待自己如亲弟弟的区长,一个是有着养育之恩的亲娘舅,二者交叠的回忆在燕秀峰不断的闪过,燕秀峰脑子被两者的回忆搅的是七上八下。

很快燕秀峰就走到了行刑地点,而此刻他也考虑清楚了,拿起枪就对准了王枫林的后脑勺,只听一声枪响,燕秀峰亲手送走了自己最后一位亲人。

02

燕嘎子

“五一大扫荡”过后的一夜之间,敌人在冀中地区扎据了上千所岗哨和炮楼,八路军虽然损失惨重,但是这个仇岂能不报的,反攻的号角也要正式打响了。

燕秀峰所在的手枪队接下了清理据点的任务,他们负责的是清理掉任丘、文安和雄县三方边界的大清河河堤上面的大龙华据点。

这个据点是一队伪军在这里驻守,他们可是实打实的汉奸,大扫荡来临前就已经被日寇收买,在扫荡的时候跟着一起打过八路军,日寇看他们卖命,还专门赏赐汉奸队长一支德国驳壳手枪。

如今大扫荡过去,他们被安排此地负责侦查和镇守,平日里靠着手里的武器欺负乡亲,可谓是恶贯满盈。

燕秀峰和手枪队的成员们十分想打死这个汉奸,但是这个据地却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,它建立在离地面五、六米高的大堤之上,正面进攻肯定是损失惨重,而据点的侧面是一处沼泽地,人下去很难出的来,想进攻就更别提了。

就在队员们冥思苦想怎么进攻时,侯秀峰突然想了一招,既然没办法正面进攻,那可以潜入进去嘛,队员们顺着燕秀峰的想法,看向了附近的瓜田。

不多时,几名年轻的瓜贩大模大样带着西瓜,出现在了据点处主要的路口,几人摆好西瓜之后就开始吆喝了起来:“沙瓤西瓜,不甜不要钱咯”

此刻虽说已经入秋,但是天上连一滴雨都没下过,热劲还未散去,而据点里的汉奸身上穿的还是军装早就热的汗流浃背了,

路口突然出现的西瓜摊立刻就吸引住了汉奸队长,之后他便耍了个小聪明借着犒劳队员的借口率先逃出了据点。

燕秀峰几个人看到目标出现,更是卖命的开始喊了起来,伪军队长慢悠悠的走到了西瓜摊面前,左看看右敲敲选了一个不错的瓜,还没等燕秀峰说价钱,伪军队长就把瓜给锤开埋头啃了起来。

燕秀峰刚想说点什么,汉奸队长就亮了亮腰间的配枪,燕秀峰连忙演起了戏,装作害怕的模样说:“老总慢慢吃,我在给你挑几个好的”

这汉奸队长头都不抬的继续啃着西瓜,而燕秀峰一手敲着西瓜,另一只手已经把手摸向了草筐。

几乎是一瞬间燕秀峰拿枪,瞄准、扣动扳机,啪的一声就打死了汉奸队长,汉奸队长的头甚至还埋在半个西瓜里面。

旁边的人还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,燕秀峰已经拿着那把驳壳手枪钻到了草丛里。

1943年春节后,部队已经清除了不少敌人的据点,但是到苏庄子时遇到了麻烦,这个地方同样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区。

五区的区委,想来一套故技重施的办法潜入据点,但是这次冰天雪地可没办法扮成瓜农,要扮就只能扮成伪军了,不过这难不倒燕嘎子,因为他的大名已经在伪军队伍里传开了。

按照计划,首先必须要搞到30套伪军军装,嘎子奉命,以陵城据点伪军队长(我党掌握的敌工关系)表弟的名义进入据点。

苏庄子据点的伪军队长一见他来了,大吃一惊,把嘎子领到自己的房间,问明来意,颇感为难地说:“借走这么多军装,日本人若命令出发,弟兄们没有军装怎么办?”嘎子说:“有事等着用哩,3天以内准给你送回来!”这伪军队长还真够“义气”,请嘎子美餐了一顿,夜深人静后将军装送出了据点。

之后手枪小队纷纷换上了伪军的衣服,在早上10点左右,一群人就这么着正大光明的往苏庄子据地而去。

等到了据点门口时,里面的伪军慌慌张的拉起吊桥高喊:“你们是哪个部分的?”

这时区委书记已经扮成了宪兵队队长的模样,毫不客气的喊道:“我们是任邱宪兵队,快叫你们队长出来答话!”

守门的伪军看着对面这么不客气,自己也被吓住了,连忙打开吊桥请他们进来,还赶忙去烧水沏茶招待他们。

只不过还未等水烧开,燕秀峰已经拿着枪抵住了这群伪军,然后严肃且礼貌的说:“我们是八路军,中国人不打中国人!,马上命令全体集合,放下武器!”

伪军的队长显然是被吓的不轻,往常他们都是咒别人出门就碰到燕嘎子,这次还没等出门就被燕嘎子拿枪抵住脑袋了,说起话来都是结结巴巴的,马上回应“我照办,我照办”。

就这样区小队没浪费一枪一弹,解决了易守难攻的苏庄子据点。

后来1946年,燕秀峰已经成为了解放军某部的排长,但是他在一次战斗中负伤了,于是被部队安排在一家老乡家里养伤,直到1951年的时候燕秀峰才刚刚病愈。

此时他想着立刻归队,不过在几经寻找才打听到,他原来的部队已经北上前往朝鲜作战了,如今只留他一个人,于是燕秀峰就在天津找了份工作留了下来,谁知道他这一等就是等了一辈子。

十几年里,他做过织布工、装卸工、勤杂工,但是他从未向领导和同事提及自己的光荣历史,一直把自己当做一名普通百姓,绝不给任何人添麻烦。

晚年的燕秀峰已经是有孙女的人了,家里养了两只乌龟,每天的任务就是负责接孙女放学,悠悠闲闲的过着养老的生活,记者后来问燕秀峰现在的生活怎么样的时候,燕老爽朗地笑着说:“现在的生活都挺好,什么事都有人给我招呼,邻居做了什么好吃的都给我送来……”

有时居委会的大妈会过来喊一声燕老:“最近小区又有人发小传单了”,燕老连忙回应道:“哎,我们注意一下”,直到82岁时燕老英雄仍是在发挥光和热。

发布于:天津市